末次冰盛期相关论文
末次冰盛期(LGM)时全球大范围降温,青藏高原冰川大规模扩张,重建LGM时期古冰川规模对认识高原冰川水资源演化及古气候条件有重要的科学......
塔里木盆地绿洲是中亚干旱区历史时期和现代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古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对此区域绿......
2020年4-6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海原县文管所组队对海原县南华山地区进行史前时期遗存专项考古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2......
长江,中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在云南石鼓镇河流流向由SSE突然转为NNE,形成巨大的V字形河道,俗称为......
利用AVIM(植被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模拟了末次冰盛期(21kaBP)、全新世中期(6kaBP)及现代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大小与分......
摘 要:在早期社会,整个石器时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内容起决定性作用,对史前文化的面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气候变迁带来的温度、湿度......
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中广泛分布有古堰塞湖沉积,古堰塞湖发育与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等因素关系密......
1999年5期<第四纪研究>刊登的"青藏高原冰期环境与冰期全球降温"论文,内容丰富,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和新鲜讯息,发人深思.本文就部......
正确认识花粉源区、花粉传播及其动力,是用花粉重建古植被的基础。对深海花粉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文章回答了刘金陵等对我们南海......
针对蒙山发育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采用光释光(Optic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的测年方法,对遗迹较新的冰碛垄进行了采样与测试,首次......
在在东方海扔的晚第四级的沉积的 Paleoclimatic 变化被学习硅藻分析。属于 47 个类的 95 种类的一个总数在东方海从 Ulleung 盆的......
根据南海北部17940孔和台湾中部头社孔孢粉序列对比结果,首次提出了华南地区15—40kaBP期间的三个具代表性植物群1)以青栲类为主的......
本文统计分析了南极DomeC冰芯中汞含量和降水指征参数δ1 8O值、1 0 Be浓度的关系 ,发现冰芯中Hg含量和δ1 8O值、1 0 Be浓度变化......
“长江第一湾”位于金沙江虎跳峡河段,其河谷地貌富有特色。“古堰塞湖、堰塞坝和溃坝洪水”三位一体沉积体系的提出,指导了对金沙......
船形和楔形石核是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常见的细石核类型,回顾细石器的百年研究历史,可知学界对楔形石核的关注最早,研究也最为深入。......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玉龙雪山分布有欧亚大陆纬度最低的海洋型冰川,其主峰及周边地区保存了大量清晰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该......
黄河是中国洪水泛滥最为频繁的河流之一,洪水的肆虐对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非常巨大的损失。后套平原位于我国东部湿润区和西部......
重建典型时段区域气候和植被空间格局变化,是评估未来增温背景下生态环境变化和响应过程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AMS 14C定年技术和孢......
本项研究针对采自南极罗斯海西部的ANT32-RB16C柱状沉积物,进行粒度、有机碳、氮及其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并探讨末次冰盛......
近25 ka以来跨越了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消期及冰后期,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段。处于中纬度半干旱地区的陇中黄土高原,生态......
使用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第1~3阶段中共61个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首先定量评估了它们对于当代中国年平均、夏季和冬季降水气......
田桓铁路大前石岭隧道进口发现岛状多年冻土,该区域现在不具有发育多年冻土的气候、地理条件。根据对研究区的冰缘地貌现象分析,并......
以黄河上游阿尼玛卿山的冰川为研究对象 ,通过应用航空相片、卫星遥感影像、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 (DEM) ,分析了末次冰盛期、小冰......
本文研究采自位于南极罗斯海西部的ANT32-RB16C柱状沉积物,根据粒度、有机碳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数据探讨末次冰盛期(24.8~20 ka BP)......
中国古湖泊数据库收录的42个湖泊,提供的湖泊水量每千年变化的空间信息,可以用来系统分析中国区域末次冰盛期以来大气环流变化的状......
2005年6月,中法国际合作在西太平洋海域执行IMAGES XII-MD147 Micro Polo1航次科学考察时,由法国极地研究所R/V Marine Dufresne极......
拟通过中国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平面对比分析,来获得东海构造沉降数据。但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断裂作用对中国东海150m以深海......
文章使用9个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数据,研究了末次冰盛期中国西部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LA),以期加深理解冰期青藏高原地表环境以及EL......
利用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最新第3阶段中9和13个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数据,集中研究了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中期东亚地区的水汽输送......
位于现代季风区边缘的沙漠-黄土边界带,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末次冰盛期以来历经多次北进南退移动和暖湿、冷干变化。依据对腾格里沙......
以末次冰盛期(约2.6~1.9万年前)的气候为背景,利用大气模式CAM4耦合陆面模式CLM4,对青藏高原冰川规模扩大对气候产生的影响进行研......
洪水的发生规律是洪灾预报的前提,已有的人类洪水记录时间尺度,不足以认识和把握洪水的出现规律.因此,利用地质记录延长洪水序列,......